近日,城东公安分局雷霆出击、连续作战,一举捣毁一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嫌疑人16名,现场查获各类伪造的“证件”查获各类假证、制证工具、印章等上百件。
2022年10月上旬,东关大街派出所民警根据网安大队线索获悉,有人在网上发布买卖各种“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的广告,并自称可以制作“机械施工操作类证、职业资格培训证”等相关证件。经深入分析研判,民警意识到这其中可能隐匿着一条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黑色产业链条。
派出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为尽快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民辅警辗转湖南娄底、山西长治、陕西西安等地,在网安大队的大力协助下,经过长达4个月的摸排走访、精准研判、循线追踪,成功锁定以王某为中间商,蒋某等为主要代理,湖南籍肖某为供货商的犯罪团伙,后通过梳理资金去向、追溯物流来源,逐步摸清该团伙犯罪特征。
“真羡慕人家有大型机械操作证的,一样干活儿,工资比我们挣得多的多......”王某在某工地上班时,听到身边有许多工友聊天时都这样说,他便长了个心眼儿,时刻关注并打听关于“大型机械操作证”的信息。
渐渐的他发现,此类证件在工地上特别“吃香”,还是有关部门检查的必查项,很多工人因为没有该证严重影响了个人收入。而该证要求具备专业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必须进行考试,但考试是大多数人面临的“难题”,王某便认为自己从中发现了“商机”。机缘巧合,结识了湖南籍肖某。对方告诉王某,可以低价批量提供假证件给他,于是两人达成了长期合作。
在明知从肖某处购买的证件不合法的情况下,王某仍以几十元每件的价格陆续购买了一批相关“证件”,再以20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转售他人,以此从中牟利。
肉眼看不出真假、上网能查询真伪、“售后”有保证……这些条件让不少投机取巧的人蠢蠢欲动,甚至很多人找上门来购买,王某的销路越来越广。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王某还将蒋某收为“代理商”,帮其招揽生意。
为斩断该黑色产业链、挤压犯罪生存空间,实现对该团伙的全链条打击,民警乘胜追击,通过前期侦查掌握的线索,从该案的在宁中间商王某入手,并于3月中旬,民警将中间商王某及其“代理”蒋某抓获,此时该团伙在青海共出售各类工程机械类操作证、职业资格培训证等伪造的证件10余本。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该犯罪团伙由王某作为青海售假证中间商,其下线蒋某等人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售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信息,接单后,蒋某将“客户”需求信息推送至王某,王某再将需求信息发送至上家即湖南籍肖某,最后由肖某将制造的假证邮寄至“客户”手中。
民警并未就此停止调查,沿犯罪产业链向上游追踪,于5月底,在湖南将伪造假证的肖某抓获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民警连续作战,先后在山西长治、湖南娄底、青海各市州一举抓获购买假证嫌疑人14人。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王某、蒋某对其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余14名嫌疑人对其购买国家机关证件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均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是国家机关管理社会和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认证依据,其制作和使用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和社会公众的依赖性,任何伪造、买卖,使用伪造或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均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对于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违法犯罪活动,除了公安机关加大打击震慑力度外,还需要群众积极提供线索,也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的大力监督和查处。
另外,再次提醒市民,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购买、使用假证件同样属于违法行为,一旦查实将受到行政拘留等治安处罚;如果涉嫌使用假证诈骗等行为,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市民千万不要触碰假证件,以免后悔莫及。